音乐随笔

时间:2024-08-19 11:37:57
关于音乐随笔15篇

关于音乐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音乐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音乐随笔1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歌词抒情的,只有着纯粹优雅浪漫、且充满着丝丝安静味儿的轻音乐。

它能在这个繁华都市的喧嚣躁动中为我注入一剂安宁,在学习压力繁重的焦虑紧张中给我送来一份沉静,在平淡生活的单调无趣时给我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闭上眼睛,昨日的喧嚣已被我抛入耳后。此刻,我很安静,也很欣喜。我和着音乐那动人的旋律或行走、或沉思——

耳边仿佛是清风鸟鸣,鼻前的花香幽幽地倾诉着初夏的浪漫,身下是形色各异的野花野草,星罗棋布。突然,雷声响彻耳际,轰隆隆——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仿佛在咆哮着、怒吼着向我涌来。我站在雨中,眼神迷离地望着这一切。最后,我这渺小的身躯被一片汪洋淹没……渐渐的,雨停了,但又见着片片落叶上下纷飞,萧瑟的秋风骤起,一时间满地的黄花落叶。夜色渐浓,唯独只有我一人,在落寞寂寥的深院里独自徘徊着,长吁短叹,为生命的逝去?还是为生活的变化?我自己似乎也不清楚。突然,雪花又悄声无息地落在了我的头上、肩上、手臂上。我的衣服很单薄,可我却依然不觉得冷。银白色的雪花在空中飞扬、飞扬……而我的思绪,我的身体,仿佛也跟随着这片片小小的雪花,就这么飘呀飘呀……

慢慢地,我回过了神。

面对眼前现实的一切,我沉默、我惊叹、我孤寂、我欣喜、我无言。如似水流年的音乐里飘逸着的安宁静谧,深深地感染了我、触动了我,让我沉醉不已。

人生中,时常是充斥着艰难的拼搏与艰苦的奋斗,裹挟在其中的人们,也很少会有这样的一份宁静安逸。让我们在劳累疲惫的时候,静静地听一听这样纯粹的、唯美的音乐吧,“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份精神的宁静与心灵的安逸,也许才是真正的人生的追求。

关于音乐随笔2

我热爱音乐,以至于无可救药。

每天放学之后,我做完作业便去听音乐,被爸爸发现了,我就在房间里偷偷地听mp3,为此没被少骂。

近几天,我们学里一片课文——《月光曲》,课后老实建议回家听一听,有助于理解课文。这一来,我就可以光明正大了,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得不从。

我回家后,直奔电脑,下载了《月光曲》,立马陶醉了。

乐曲刚开始优美极了,霎时间把我带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那儿是夜晚,清幽极了。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汩汩的溪流声。乐曲缓缓进入高潮,此时,草原上天快亮了。我一眨眼,眼前与刚才那环境截然不同,是一片与蓝天相应的大海,周边是沙滩,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着,一片和平的景象。忽然,贝壳里响起了潮声的回声,海鸥一下子消失了。我回头一看,海上起潮了,潮声澎湃啊,竟然连贝壳里都有回声!我仰望天空,刹那间乌云密布,搭理好几个响雷,却迟迟不下雨,什么鬼天气吗!此时,浪却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不相信这般景象,揉了揉眼,却又回到了草原上,咦?神了!耳边又想起了鸟鸣和流水声,此时天已经亮了。我清楚地看到草原上原来还有溪流,溪流上搭着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那儿还有树、蝴蝶、蒲公英等,美不胜收!我走了一步,却走到了另一处地方,这!这不是我家吗?哦!我顿时明白了,原来这是我听音乐的幻想,音乐停了,我自然就回家了,可还是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这首《月光曲》真是太美、太妙了!真想在听一遍,但作业还多似海,我却控制不了自己,把鼠标移到了重播那儿,不由自主地按了左键,于是,灵魂再次出窍……

我就是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关于音乐随笔3

一、音乐教师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关于音乐随笔4

我有一位在身边看不见摸不到,但能给我生活增添快乐和舒适的朋友——————音乐

早晨,当你打开电视机,那清新悦耳的晨曲,向你亲切问好;午餐时,轻快优美的圆舞曲会使你食欲大增;夜晚,那温柔典雅的夜曲,将伴你进入梦乡。

音乐是无助时————给你的安慰;音乐是神伤时————给你的医伤;音乐是寂寞时————陪你的伴侣。每当我身心疲惫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打开音乐,聆听那优美的旋律,泡一杯绿茶,静静的聆听,慢慢地进入只有一个人的世界,徜徉在这美妙的乐曲中!

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杯中的茶叶,一片片沉入杯底,留下淡淡的茶水,轻轻地抿上一口,有点淡淡的苦涩。不一会,一股淡淡的清香慢慢地透向心底,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在音乐中感受如茶一样有淡淡的苦涩和美丽的回忆,感受如茶般慢慢散去却又动情燃烧的人生。疲惫慢慢散去,似乎活得更加明白更加美丽。

听悠扬的乐曲,去感知共鸣的旋律,任思绪飘向远方, ……此处隐藏4515个字……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关于音乐随笔13

我喜欢音乐。

歌唱,歌唱,徜徉在音乐中,跟着音乐呐喊,啊,多么美妙的事情!

每当我彻夜不眠,眼里的带着血丝,再也支撑不住的时候,我会把音乐带进梦里,带上耳机睡去。我会在梦里进入音乐的世界,仿佛跟着歌呼吸,看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心灵随着音乐欢喜悲伤。在这个时候,我就像活在音乐,每一首歌的每一个曲调都在轻轻地抚着我的脸颊对我倾诉。然而,我唱不出来!啊,啊,我多么抓狂,音乐离我如此之近,我居然不能拥抱她!!!我唱不出来,因为这是在梦里,我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我在这个时候才深深体会angelbeats里麻美的心情,心灵想要呐喊却发不出任何美妙的音符。

我们的生命,就像万里无云的平静天空,太阳高挂当空,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日复一日,烦躁,烦躁。有什么有趣的东西让人哪怕片刻脱离这样麻木的日子?音乐,就像一场暴雨,给整个天空带来力量,席卷整个世界,仿佛神的降临,而我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在没有什么比唱一首自己的歌更幸福的事了,因为这首歌仿佛就是另一个你,又像你的孩子,是你此刻活着最鲜明的证据。心灵想要歌唱,想要把自己灵魂深处的经历情感挖掘出来,想要感动,想要共鸣,想要不再孤独。

关于音乐随笔14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

不过这位音乐大师与历史上许多天才音乐家一样,一生都在与贫穷困苦搏斗,同社会歧视抗争,正是艰难世事,激发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磨砺了他百折不挠的斗志。

巴赫从小酷爱音乐,他孜孜不倦的向音乐大师们学习,虽然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通过刻苦自学,在青年时期便能娴熟地演奏小提琴、古钢琴、管风琴等乐器。巴赫卓越的才华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他赫一样十指在琴键上飞快而自如地运动,也没有哪位演奏家能像巴赫那样以双足的灵活交替来配合双手的演奏—这是对管风琴音乐的特殊要求。所以,有人称赞巴赫用双脚弹奏出的乐曲就是许多高明乐师用双手也弹不出来的。除了独奏,有时巴赫还要边弹边唱,同时还要指挥三四十个音乐家,他时而额首,时而踱足,时而用手指示,整个乐队整齐划一,无论谁出现哪怕是微小的差错,巴赫都能立即发觉。几十位歌手乐手,便随着巴赫的指挥和谐无误地歌唱着、演奏着。他的指挥可谓精确美妙,炉火纯青,有人盛赞巴赫驾驭音乐的超凡出众的本领,说他“一人几乎独霸键盘乐器的领域”。当时人们崇拜巴赫的演奏与指挥的成就,然而,大家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仿佛巴赫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乐师,实际上巴赫创作的天才是更格Bwvs4z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是最突出的杰作。你听,那溪流般的,又有着丝绸质地的声音,那木管音色听起来像天堂中的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从前奏曲到赋格,在涟漪震荡的主题中‘、族动摇,然而无言可说,这时你会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些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豪放粗犷、气势澎湃的情感与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必然将这类曲目同“神圣”、“崇高”、“永恒”、“痛苦”、“死亡”等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风格及他发挥这件乐器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巴赫的音乐常常让我们听入了迷,我们的心灵随着音乐的一起一落漂浮着,有时候犹如一朵浓艳凄美的鲜花怒放,让人不可思议,这组作品,又会把你带人另一种境界,这是可以跟《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放在一起的绝响,巴赫的BWV525—BWV530,这6首曲子,写于他所谓的“成熟期”,被行家公认为是最杰出的管风琴作品,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三重奏鸣曲。它们包含着非常可爱的慢乐章主题,快乐章中洋溢着强劲的生命力,我们可以感受巴赫已经从纷繁和声中超脱而出,转而沉浸于简单的和弦与协奏曲式的重复,简直达到了化境。他让我们如痴如醉,心随音乐的起伏,时而忧伤,时而悠然,其中妙不可言的小句子多如繁星,而乐曲在整体上还具有自如的旋律和优美的织体,令人神往,堪称绝响。我们不能不从内心喊出:古典的巴赫!神圣的巴赫!

巴赫作为一位管风琴家和虔诚的路德派教徒,自然对众赞歌很感兴趣。在他为管风琴所写的近170首众赞歌中,其内容包罗万象,从经文歌到幻想曲都有,巴赫把他对艺术完美性的一贯追求也体现于管风琴众赞歌中,最著名的就是“八首”,最早始于他的魏玛时期,于晚年亲自抄写整理而成,每一首都有相当大的规模,以成熟完美的表达方式将一生作结,特别是第+八首,是晚期写作《赋格的艺术》时所作,被人们认为是“绝笔”之一。巴赫的《众赞歌前奏曲》,其中的曲调以完整,连绵不断而易于辨认的形式从头至尾出现一次,有几首以卡浓的手法处理旋律,有三首在呈示旋律时加上相当精美的装饰音,伴奏声部往往不是衍生于众赞歌旋律的动机,而是各自自始至终建立在一个独立动机上,这些在巴赫笔下更是处理得超群拔俗,诗意盎然,在此也印证了巴赫驾驭管风琴的天才。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跨越几个世纪,对欧洲乃至世界音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有趣的是,“巴赫”在德文中原是“小溪”的意思,然而就他对世界音乐的影响而言,巴赫又岂止是小溪可比呢?他的博大精湛的伟大成就,他磅礴的气势,娴熟而复杂的技法,有如澎湃大潮一般激荡、震撼、给人启示,推动着后世的音乐家。恰像贝多芬所言,巴赫的成就和影响就像大海一般波澜壮阔,他被誉为西方的“音乐之父”,不仅为欧洲,也为全人类音乐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巴赫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一座巍峨的丰碑。

关于音乐随笔15

早上写完作业,打开电脑,听听音乐,再进入他人的博客,看看别人写的文章,感觉是那样的惬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音乐就像天使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音乐就像一位领路人,给我们指点迷津,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找回自己的蓝天,自己的天堂……的确,听音乐真是一种享受,让人沉迷、陶醉于其中。婴儿在母亲的摇篮曲中安然入睡,中国红军又在战斗的歌曲中夺回属于自己的国土,蒙古牧民在豪放的民歌中赶着牛羊在草原上奔跑……音乐有的壮烈,有的优美,有的欢快,有的悲伤,有的则喜爱那个七彩画,五味瓶,各种旋律交织在一起,时快时慢,时欢时忧,那样的悦耳动听,使人感到波涛在怒吼,是月光在闪烁,是甜美的微笑,是一颗颗因悲伤而低落的眼泪,又是逢年过节的鞭炮声,欢笑声,喧哗声……

美妙的歌声在自己的音乐天堂中回荡,乐曲的钟声在叮当作响,一个人彻底的被音乐征服了。生活有了音乐就变得多姿多彩,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看!交椅上的老奶奶抱着婴儿,哼着小曲,渐渐入睡了,是那样的安详、和谐。

《关于音乐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